《中国藏书通史(上下)》 – 国学网-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作 者:傅璇琮,谢灼华 主编
出 版 社:宁波出版社
i s b n:7806022864
出版时间:2001年2月
定 价:150元
作者简介
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助教。1958年调至商务印书馆,度过了几个月的悠闲清静的“就着斜阳余晖,手执一卷白天尚未看完的线装本《越缦堂日记》”(《〈学林漫录〉琐忆》)的读书生活。旋调中华书局任职,现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编审,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曾参加《二十四史》的点校和编辑,担任《全宋诗》、《唐才子传校笺》主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4册,主编)获1999年国家图书奖,《唐才子传校笺》(4册,主编)获全国第一届古籍整理优秀著作二等奖。主要著作有《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唐代科举与文学》、《唐诗论学丛稿》、《唐人选唐诗新编》,合著有《河岳英灵集研究》等。
精彩书评
《中国藏书通史》:弘扬藏书文化学的一部力著。
《中国藏书通史》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学术著作。它具有三方面优点:
(1)对中国藏书的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上起夏商,下迄20世纪90年代,贯通古今。既以公藏私藏为主体,又述及书院、寺院藏书。对于过去很少为人注意的问题,如辽代藏书、金代藏书、明代藩王藏书等等,亦给予一定的地位。涵盖面之广,是以前同类著作不曾有过的。
(2)指导思想明确,力求对中国藏书的历史进程加以科学说明。编者认为藏书形态的演进与社会的进步密切关联,并以此为基本线索,划分藏书历史的发展阶段。在各时期的叙述中,又将藏书情况与该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文化政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因而全书逻辑严密,自成体系,资料充实,考订细致。
(3)本书充分吸收已有成果,推陈出新,具有不少新的发现。在资料和史实考订方面,亦有新的进展。例如关于元代少数民族藏书家和私家藏书楼特点的资料都很有价值。
因此这是一部中国藏书历史研究的总结性著述,又富有开创性。它的出版,必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中国藏书学,藏书文化学的深入发展。
中国藏书事业起源甚早,它以逐渐完整的藏书机构为保证,以专门收藏家和研究者的多种专学为羽翼,以人文主义精神为主要支柱,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结构之一。于是,叙各代藏书状况者有之,为藏书家志传略者有之,言藏书掌故者有之,纂藏书词典者亦有之,惟通贯古今且叙事完整者,则未之见。90年代后期,南北学者分别组成编写队伍,以任继愈先生为首的《中国藏书楼》和以傅璇琮先生为首的《中国藏书通史》于新世纪初相继杀青。翻阅两部巨著,为之欣喜不已。
《通史》主编傅璇琮为海内外知名学者,尤长于文献之学,著述闳富。闻人相告,他躬与其事,于初稿亲加披览,而全书质量遂得以保证。至所网络英彦,又多为熟悉藏书事业与资料者,是以基础坚实,二美结合,卒成佳作。
书既以通史名,其编制体例必当运以史体。浏览全书,确乎以史为经,以藏书事业为纬,自先秦迄晚近,分编为八,贯穿古今,使读者有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之感。其尤新人耳目者,则为第八编之设,实为创新之笔。通史编写,一般多以清代为终端,间有增入近代部分者,而本书则立《二十世纪中国藏书》一编。不仅记述近代,甚至包容当代,使通史遂成一完璧。
图文并茂为中国图书之优良传统,《通史》卷首所刊精彩图版百余帧,涵盖甚丰,有藏书楼、藏书家、藏章、善本书影等,足征编著者搜罗之功。今读其文,参其图,则中国藏书事业之立体形象可了然于心。
史书基础在乎史料之挖掘与利用,《通史》言必有据,征引者不惟有古人著作,亦有今人论述。而于常见书则多用通行佳本,既增强本书之可征信度,也对后学有所启示,为更深入研究专题提供坦途。
中国藏书文化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资料,近20年来,对中国藏书史和藏书文化的研究得到长足的进步。《中国藏书通史》就是一部集当前藏书史研究成果之大成的代表性著作。它在学科建设上的贡献,具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通史》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中国历代藏书史实的著作。全书分先秦等8编,阐述四千年来中国藏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相关的社会历史环境,论述官府、私家、寺观和书院藏书的成就和水平,由此构筑起一个上下贯通、横向观照的完整框架。书中充分展示了中国公私藏书的具体成就和文化贡献,记载了大批著名藏书家“一生精力,醉心简编”的动人事迹,总结了数千年藏书事业在图书访求、收藏、整理和传布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内容宏富,覆盖面极为广泛。
第二,《通史》的编著者以开阔的视野,综合了历史学、图书馆学、文献学、文化史、社会史等多门学科的方法,对中国藏书史展开跨学科、多方位的研究。如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路径,通过对各时期社会生产技术、经济水平、政治形势等客观实际的历史分析,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影响藏书事业盛衰的社会因素,由此奠定了藏书文化研究的正确方向。再如运用文献学的方法,深入阐明了藏书家在编目、题跋、校勘、辨伪和版本鉴定等方面的业绩。通过有关图书流通、书业活动、藏书世家等方面的论述,提供了许多生动的社会史内容,至于贯穿全书的对于藏书数量、藏书质量、书楼建设、藏书风尚、习俗和观念、藏书的文化贡献等内容的分析,则为读者展示了中国藏书文化史多姿多彩的画面。
第三,《通史》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出发,既注意对藏书史研究发展大局的宏观把握,又注意对本学科的研究体系进行理论概括。最后一章《方兴未艾的中国藏书史研究》,宏观把握了近百年来中国藏书文化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走向。在此基础上,又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立”中国藏书学”或”藏书文化学”的创议,并在《导论》中对中国藏书史及藏书文化的基本概念、学术范畴和研究体系进行了梳理和概括,标志着中国藏书史和藏书文化研究已经有了渐趋成熟的理性规范,为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中国藏书通史》的作者们为藏书史事研究采用了通史的体式,在历史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论述,史料运用丰富,关注到藏书事业进展的方方面面,把自古迄今的藏书活动作为一门学问来把握,可见编著之难能可贵。
本书上起先秦王室文献书籍的收藏和管理,下迄刚刚过去的20世纪我国藏书状况,首先讲述西方公共藏书观念的东渐,中国藏书观念的革命,对西方公共藏书制度的借鉴,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的创建,公私藏书事业在社会动荡中的发展,文人学者与工商实业家藏书的崛起兴盛,以及军阀战乱与日寇侵略战争中藏书的厄运,一直讲到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藏书事业。这是至今藏书著述中所罕见的系统阐述。
本书目录
上册
导 言
第一编 先秦藏书
第一章 我国藏书的起源
第一节 夏王室文献的收藏
第二节 商王室文献的收藏
一、商王室藏有文献
二、商王室文献保藏的处所
三、商王室文献的管理
四、商王室文献的利用
第三节 周王室藏书
一、周王室藏书丰富
二、周王室藏书的处所
三、周王室藏书的管理
四、周王室藏书的利用
第二章 周代诸侯国和私家藏书
第一节 周代诸侯国官府藏书
一、诸侯国拥有藏书
二、诸侯国藏书的处所
三、诸侯国藏书的管理和运用
第二节 私家藏书的兴起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藏书家
二、诸子藏书的来源和特点
第三节 藏书分类理论的奠基
一、诸子对前人分类成果的继承
二、诸子对典籍分类的研究
第二编 秦汉藏书
第一章 秦代藏书
第一节 秦代官府藏书
一、秦代官府藏书的聚散
二、秦代官府藏书的机构
三、秦代官府藏书的处所及其分类编目
第二节 秦代私家藏书
一、秦代私家藏书的大浩劫━━秦始皇“焚书”
二、秦代的著名藏书家
第二章 汉代藏书
第一节 西汉官府藏书
一、西汉官府藏书的搜集与整理
二、西汉官府藏书机构、典藏处所及其利用
第二节 东汉官府藏书
一、东汉官府藏书的搜集与整理
二、东汉官府藏书机构及其利用
第三节 两汉私家藏书概略
一、西汉私家藏书
二、东汉私家藏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藏书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官府藏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图书典藏与散佚
一、三国、两晋的图书典藏
二、南朝的图书典藏
三、十六国、北朝的图书典藏
第二节 魏晋南北 朝官府藏书的整理与编目
一、三国整理官府藏书与编目
二、两晋整理官府藏书与编目
三、南朝整理官府藏书与编目
四、北朝整理官府藏书与编目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官府藏书的利用与流通
一、魏晋南北朝官府藏书的利用
二、魏晋南北朝官府藏书的流能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的秘书监制度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私家藏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私家藏书概述
一、魏晋南北朝私家藏书的发展
二、魏晋南北朝的社会风尚与文化发展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藏书家
一、魏晋主要藏书家
二、南朝主要藏书家
三、北朝主要藏书家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寺观藏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寺院藏书
一、佛教的传入和寺院藏书的兴起
二、三国、西晋的佛典和寺院藏书
三、东晋、十六国的佛典和寺院藏书
四、南北朝的佛典和寺院藏书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道观藏书
一、东汉的道教与道经
二、三国、西晋的道教与道经
三、东晋、南朝的道教与道观藏书
四、十六国、北朝的道观藏书
第四编 隋唐五代藏书
第一章 隋唐藏书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国家统一、文化发展与藏书
第二节 重书政策为官藏成就之推动力
第三节 皇室与国家内外藏书格局之定型
第二章 隋唐五代官府藏书
第一节 隋代官府藏书
一、隋代官府藏书的形成
二、隋代两京官府藏书之处所
三、隋代官府藏书的建设管理
四、隋代官府藏书的沦失
第二节 唐代官府藏书
一、唐初官府藏书之聚集
二、唐代官府藏书的主要处所
三、唐代官府藏书的补充校理
四、唐代官府藏书的庋藏编目
五、晚唐官府藏书之衰落
第三节 五代官府藏书
一、长安、洛阳藏书中心的消解
二、五代官府藏书机构与处所
三、五代刻书事来之兴起与官府藏书
第三章 隋唐五代私家藏书
第一节 隋唐五代私家藏书地域分布
一、隋唐京师长安
二、洛阳
三、其他地区
第二节 隋唐五代藏书家主要成分
一、官藏机构职员之私藏
二、皇室宗亲及诸王藏书
三、诸州刺史等地方官吏藏书
第三节 隋唐五代私家藏书社会风气
一、藏书致用的几种方式
二、酷嗜书画的藏书时尚
第四章 隋唐五代寺观和书院藏书
第一节 隋唐佛道经本与政府典藏
一、写经的普及与数量增长
二、佛道大藏的形成与完善
三、政府收藏佛道经本的处所
第二节 隋唐五代寺观藏书
一、隋代主要寺观藏书
二、唐代大寺名观藏书
三、五代时期寺观藏书
四、唐五代敦煌寺观藏书
第三节 隋唐寺观藏书制度及使用
一、经藏制度在唐代的确立
二、寺观藏书的使用
第四节 唐代书院藏书的兴起
第五编 宋辽夏金元藏书
第一章 宋代藏书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重文政策与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
第二节 科举教育的发展对图书需求的增加
第三节 雕版印刷的广泛运用加快了图书的生产与流通
第二章 宋代官府藏书
第一节 宋代皇室及中央官府藏书机构
一、宋代皇家藏书
二、宋代国家图书馆━━馆阁
三、宋代其他中央藏书机构
第二节 宋代中央官府藏书的数量与来源
一、宋代中央官府藏书的大致数量
二、宋代中央官府藏书的来源
第三节 宋代中央官府藏书的整理、保管与利用
一、宋代中央官府藏书的编目整理
二、宋代中央官府图书保管措施
三、宋代馆阁图书的利用与借阅
第四节 宋代地方官府藏书
一、宋代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二、宋代地方官府藏书处所
三、宋代地方官府藏书的来源
第三章 宋代士大夫的私家藏书
第一节 宋代私家藏书风气的普及
一、藏书家人数众多,数倍于前代
二、藏书活动从北到南延续不断
三、收藏图书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第二节 承沿数代的宋代藏书世家
一、宋代藏书世家概况
二、宋代藏书世家的地区分布
三、宋代藏书世家家庭成员及共特点
第三节 宋代藏书家对图书的整理研究
一、数量可观的私家藏书目录
二、开私家藏书提要目录先河的分类编目
三、校雠图书,发扬扫灰尘精神
四、著录研讨,首建雕版图书版本之学
第四章 宋代书院藏书与寺观藏书
第一节 宋代书院藏书的发展
一、宋代书院藏书事业的发展
二、宋代书院藏书楼纪略
三、宋代书院藏书的特点
第二节 宋代的寺观藏书
一、儒佛道的融合与宋代宗教的盛行
二、宋代寺观对佛道典籍的收藏
三、宋代寺观中的其他藏书
四、宋代寺院对私家藏书的寄存
第五章 辽、西夏、金时期藏书
第一节 辽代藏书
一、辽代的官府和学校藏书
二、辽代的私家藏书
三、辽代的寺院藏书
第二节 西夏藏书
一、西夏藏书的历史背景
二、兴庆府藏书
三、黑水城藏书
四、西夏藏书的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金代藏书
一、金代官府藏书
二、金代私家藏书
三、金代寺院和道观藏书
第六章 元代藏书
第一节 元代藏书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元代的文化政策
二、元代发达的南北出版业
第二节 元代官府藏书
一、元代官府藏书的主要来源
二、集庋藏刻印为一体的元代图书管理机构
第三节 元代私家藏书的复兴
一、以江浙、大都为中心,汉族为主的藏书家队伍
二、注意防潮、防火、防盗的私家藏书楼
三、私藏图书的利用与流通
第四节 元代书院藏书的继续发展
一、书院藏书事业的继续发展
二、元代书院藏书楼纪略
三、元代书院藏书的特点
四、元代书院藏书建设的制化
第五节 元代的寺院和道观藏书
一、元代的寺院藏书
二、元代的道观藏书
第六编 明代藏书
第一章 明代藏书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明代经济发展对藏书的影响
第二节 明代文化发展对藏书的影响
第三节 明代刻书业和图书流通业的发达对藏书的影响
第二章 明代官府藏书
第一节 明代官廷藏书
一、明代官廷藏书的来源和建设
二、明代官廷藏书的整理
三、明代官廷藏书的衰落
四、明代官廷藏书的影响
第二节 明代中央官府、地方官府藏书
一、明代朝廷各部院刻书藏书
二、明代地方官府藏书
第三章 明代私家藏书的历程
第一节 明代私家藏书的发展阶段与地域分布
一、明代私家藏书的发展阶段
二、明代私家藏书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明初江浙私家藏书的兴起
一、宋濂青萝山房藏书
二、叶盛菉竹堂藏书
第三节 成化以降藏书风气的发展
一、长洲朱存理、杨循吉、都穆、顾元庆等诸家藏书活动
二、华亭何良俊藏书活动
三、上海陆深绿雨楼藏书
第四节 嘉靖、隆庆之世藏书的繁荣
一、以范钦、项元汴为代表的浙江藏书家
二、以王世贞、唐顺之为代表的江苏藏书家
三、以李开先、高儒为代表的北方藏书家
第五节 万历至崇祯私家藏书的昌盛
一、雄视东南的江苏钱谦益、毛晋等藏书家群体
二、浙江祁承[火/業]等藏书家
三、福建陈第、徐[火/勃]等藏书家
下册目录
第六编 明代藏书
第四章 明妆藩王及其后裔刻书藏书
第一节 明初藩王分封地及刻书
第二节 周藩朱[木/肃]及其后裔朱有[火/敦]、朱睦[木/挈]藏书
一、朱[木/肃]的著述与藏书活动
二、朱有[火/敦]的戏曲他作与藏书活动
三、朱睦[木/挈]的著述与藏书活动
第三节 宁藩朱权及其后裔朱谋[土/韦]藏书
一、朱权的著述与藏书活动
二、朱谋[土/韦]的著述与藏书活动
第四节 晋藩及其后裔朱钟铉藏书
一、朱钟铉藏书
二、朱奇源藏书
第五节 其他各地藩府藏书
一、辽藩光泽荣端王朱宠[氵/寰]藏书
二、秦藩简王朱诚泳、定王朱惟焯藏书
三、衡藩朱厚[火/英]、朱载玺藏书
四、郑藩庐江王朱见楠藏书
五、徽藩朱见沛藏书
第五章 明代私家藏书的风尚
第一节 小说戏曲收藏
一、朝廷官府严禁收藏小说、戏曲
二、藏书家的小说书籍收藏
三、藏书家的戏曲书籍收藏
第二节 书画收藏
第三节 抄刻并重,增益藏书
一、藏书家崇尚抄书的原因
二、藏书家著名抄本举要
三、藏书家刻书精品举要
第六章 明代私家藏书的贡献
第一节 护藏与传播古籍
一、胡震亨保存传播唐诗
二、臧懋循、赵琦美保存传播元杂剧
三、洪便保存传播宋元话本
四、丛书刊刻,书种延续
第二节 藏书理论建设
一、高濂论藏书目的及版本鉴定
二、祁承[火/業]论购书、鉴书、分类编目
第三节 藏书楼建筑设计和典籍护藏经验
第四节 利用藏书搜辑及编纂史料
一、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与《弇州史料》
二、何乔远与《名山藏》
三、焦竑与《国朝献征录》
四、郑晓与《吾学编》
五、张萱与《西园闻见录》
第五节 造就培养人才
一、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唐宋派”古文家和藏书的关系
二、丰富的戏曲作品收藏,孕育了朱有[火/敦]、李开先、汤显祖等戏曲大家
第七章 明代书院藏书和寺观藏书
第一节 明代书院藏书的发展和特点
一、明代书院藏书发展概略
二、明代书院藏书的特点
第二节 明代书院藏书管理制度的趋向成熟
一、明代书院藏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二、明代书院有关藏书的各种管理制度
第三节 明代寺院和道观藏书
一、明代寺院藏书
二、明代道观藏书
第七编 清代藏书
第一章 清代文化政策与藏书
第一节 清初的文化政策与藏书
第二节 乾、嘉时的文化政策与藏书
第三节 晚清的文化政策与藏书
第二章 清代官府藏书的全盛
第一节 《四库全书》与官府藏书
一、征书
二、禁书
三、修书
第二节 清代官府藏书系统的建立
一、北四阁
二、南三阁
三、其他官廷藏书
四、中央机构附设藏书处
第三节 清代文渊阁职官及管理制度
一、文渊阁职官的设置
二、文渊阁的管理制度
第四节 清代官府藏书的利用
一、南三阁藏书的利用
二、利用官廷藏书辑佚和编纂
第五节 清代地方官学藏书
一、地方官学藏书来源
二、地方官学藏书的特点
第三章 清代私家藏书的发达
第一节 清代私家藏书概观
一、中国私家藏书发展的高峰
二、清代私家藏书发展的社会因素
第二节 南北分流的清初私家藏书
一、江苏常熟绛云楼、述古堂、汲古阁、昆山传是楼和江宁千顷斋
二、浙江嘉兴曝书亭、杭州小山堂、瓶花斋和宁波天一阁、余姚续钞堂
三、京师乐善堂与山东池北书库
第三节 清代乾嘉藏书风尚的兴盛
一、私家藏书与《四库全书》的编纂
二、乾隆修书时献书四大家
三、京师众多的藏书家
四、乾嘉间四大藏书家及其他
第四节 晚清私家藏书的逐步衰落
一、晚清藏书四大家中的“南瞿北杨”
二、晚清藏书四大家中的<百百>宋楼、八千卷楼
三、其他藏书家
第四章 清代私家藏书的分布和种类
第一节 清代私家藏书的地域分布
一、江苏藏书家分布
二、浙江藏书家分布
三、私家藏书发达的其他地区
第二节 清代私家藏书的种类
一、清代学者对私家藏书种类的论述
二、清代私家藏书的种类
第五章 清代私家藏书风尚
第一节 长期积累 日增月益
一、积累才能形成特色
二、孜孜以求,终身不悔
三、四方求索,长期积累
第二节 搜珍求异 百宋千元
一、追求宋刻明抄之情趣
二、形成特藏,便利研究
三、黄丕烈收集宋元秘本
第三节 互相传抄 通假有无
一、抄本之可贵
二、清之精抄本
三、特殊年代之抄本
四、抄书之方式
第四节 勤于校雠 讲求版刻
一、藏书必须校勘
二、卢文[弓/召]校书
三、顾广圻校书
四、黄丕烈校书
第五节 题跋编目 有条有理
一、编目之必要
二、藏书目录的编写
三、题跋
第六节 建造书楼 管理库房
一、著名私家藏书楼
二、藏书楼库房管理
第六章 清代书院藏书和寺观藏书
第一节 清代兴盛的书院藏书
一、清代书院藏书的发展历程
二、清代书院藏书的辉煌及其原因
三、晚清书院藏书的近代化
第二节 清代书院藏书的来源
一、皇帝赐书
二、官府置备
三、社会捐助
四、书院自置
五、图书基金
第三节 清代书院藏书的管理制度
一、不同的管理体系及其运作特点
二、图书征集制度
三、整理编目制度
四、图书借阅制度
五、图书保管制度
第四节 清代寺院和道观藏书
一、寺院藏经
二、道观藏书
第七章 清代藏书活动的学术总结
第一节 孙从添和他的《藏书记要》
第二节 《吴兴藏书录》和《武林藏书录》
一、《吴兴藏书录》
二、《武林藏书录》
第三节 叶昌炽和他的《藏书纪事诗》
第四节 《藏书十约》和《书林清话》
一、《藏书十约》
二、《书林清话》
第八编 二十世纪中国藏书
第一章 传统藏书观念的革命
第一节 西方公共藏书观念的东渐
一、西方公共藏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清末人士对西方公其藏书机构的认识
三、民初人士对西方公共藏书制度的借鉴
四、西方人士在中国创办的藏书楼(图书馆)
第二节 中国藏书家的自觉
一、中国传统藏书楼从封闭走向有限开放
二、“维新派”的藏书主张与实践
三、开明官员与士绅的藏书主张与实践
四、国粹思潮与近代图书馆藏书
第三节 近代公共藏书观念的确立
一、“新图书馆运动”的推动
二、中西藏书观之检讨
第四节 历代藏书家活动的学术总结
一、从《清代藏书家考》到《中国藏书家考略》
二、从《山西藏书考》到《天一阁藏书考》
第二章 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的藏书事业
第一节 各地公共藏书的大势
一、公共藏书楼的藏书格局
二、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格局
第二节 江南图书馆的创建及其藏书
一、江南图书馆的创建
二、江南公私藏书之荟萃
第三节 京师图书馆的创建及其藏书
一、京师图书馆的创建
二、藏书事业在社会动荡中发展
第三章 私家藏书活动的波澜
第一节 私家藏书传统的存亡绝续
一、私家藏书的文化贡献
二、“化私秘为公开”的趋势
第二节 书业活动与私家藏书风尚
一、近代书业的活跃
二、南北方书肆的兴盛
三、书业活动与藏书聚散
四、藏书家海外访书活动
五、对宋元本的珍视和专藏的兴起
第三节 学者文人藏书的兴盛
一、宋元善本书收藏
二、南明史籍收藏
三、集部书籍收藏
四、地方史志收藏
五、乡邦先哲文献收藏
六、金石地志收藏
七、文艺通俗读本收藏(上)
八、文化通俗读本收藏(下)
九、特种书籍专藏
第四节 工商实业家藏书的崛起
一、严遨贲园书库藏书
二、卢靖、卢弼兄弟藏书
三、陶湘涉园藏书
四、张钧衡适园藏书
五、王体仁九峰旧庐藏书
六、叶景葵卷藏书
七、蒋汝藻密韵楼藏书
八、刘体信、刘体智兄弟藏书
九、莫伯骥五十万卷楼藏书
十、刘承干嘉业堂藏书
第五节 私家藏书的传播
一、开放私家藏书于公众阅览和捐书兴馆
二、校刊家藏秘籍以传播世间
三、编印私家藏书目录
四、撰著读书志记和藏书题跋
五、宋版元椠的赏鉴之风
六、藏书印与藏书票
第四章 社会动乱中的公私藏书
第一节 私家藏书的空前厄运
一、北平、上海书业所反映的私家藏书聚散
二、辛亥革命和军阀战乱对私家藏书的影响
三、日寇侵华战争所带来的私家藏书的厄运
第二节 寇火下的涵芬楼和东方图书馆
一、涵芬楼的建立与演进
二、涵芬楼的藏书特色及其价值
三、涵芬楼和东方图书馆的文献价值
四、涵芬楼和东方图书馆的毁灭
第三节 国立图书馆系统对藏书的保护
一、公立图书馆在抗战时期保护藏书
二、各主要图书馆保护藏书的艰苦努力
第四节 合众图书馆和文献保存同志会的贡献
一、建于危邦的合众图书馆
二、志在抢救沦陷区典籍的文献保存同志会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藏书事业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对典籍的保护
一、在革命的战火中保护文化典籍
二、百废待兴之际成立文物保管委员会
第二节 建国初从废纸堆中抢救文化典籍
一、政府号召从废纸堆中抢救古旧书刊资料
二、到全国各地搜购古旧书刊资料
第三节 百川归流的私家藏书
一、50年代以来私家藏书的捐献热潮
二、中国印本书籍展览和文保工作汇报展览会
三、60年代以来仍不绝如缕的私家藏书捐献活动
第六章 方兴未艾的中国藏书史研究
第一节 历代藏书家目录和题跋集的印行
一、单行本书目题跋集的整理再版
二、历代书目题跋丛集的整理编印
第二节 早期藏书史论著的订补再版
一、从《江浙藏书家史略》到《中国藏书家考略》
二、从《藏书纪事诗》到《续补藏书纪事诗传》
第三节 藏书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一、中国藏书家断代研究和区域研究
二、中国藏书家的个别研究
第四节 综论性著作的结撰
一、历代藏书家辞典和传记的编集
二、藏书综论性著述的编撰
第五节 中国藏书文化研讨会成果斐然
一、中国当代藏书活动研讨会
二、天一阁及中国藏书文化研讨会
三、缪荃孙学术研讨会
四、中国古代藏书楼国际学术研讨会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