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题画诗论略 – 国学网-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中国题画诗论略 – 国学网-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题画诗,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诗歌。它与其他诗歌的最大不同,在于其融入了画的内容与形式,但又绝不仅仅是“诗中有画”而已,而是画的因子已渗入诗的“体内”,二者浑不可分。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文化部辽宁美术创作基地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刘继才先生专门研究题画诗六十载,先后出版《中国古代题画诗释析》《中国题画诗发展史》《中国题画诗发展史配图新著》等专著,本报特约其撰来长文,带领大家一文读懂“中国题画诗”。

  题画诗这枝艺苑的奇葩,从诞生那天起,就是诗与书画相融的艺术品。如果把它比作音乐,则是诗与书、画的三重奏。这首特制的乐曲,既有诗的意蕴、书的律动,又有画的光彩。如果将它比作舞蹈,则是配合默契的三人舞。书的笔墨、画的线条是跳动的舞姿,诗的文字,则是舞者境界的升华。但是,如果将它准确定位,其本质还是诗。

  我国的“三大国粹”之一的中国画,有三种主要元素,即诗、书、画。其中诗是画之魂,书是画之骨。画无骨不立,无魂则无生气。题写于画卷上的诗,融诗、书、画于一体,既富诗情画意,又有笔韵书趣,是具有中华民族丰富文化内涵的国粹,因而被称为诗人之“骄子”,画家之“宠儿”。

  题画诗的义界与种类

  题画诗,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诗歌。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苏轼的题画诗《春江晓景》。此诗曾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广为人知。但是,要详说题画诗的来龙去脉,却要费些笔墨。题画诗与其他诗歌的最大不同,在于它融入了画的内容与形式。但又绝不仅仅是“诗中有画”而已,而是画的因子已渗入诗的“体内”,二者浑不可分。因此,要研究题画诗的义界,就不能不从诗与画两方面来考虑。题画诗是一种以画为题而作的诗。其内容或就画赞人,或由画言理,或借画抒怀,或另发议论。但因这些诗都是缘画而作,所以统称题画诗。如果细分一下,题画诗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说,只有画家或诗人专为画而题于画面上的诗,才称题画诗。这又有题于画的正面与背面之分。如果从题诗者的角度看,又有自题与他题之分。自题画诗,专指画家在绘画完成之后题写于画幅上的诗。他题画诗,是指其他诗人为他人画而题的诗。有时一幅画上要题写不同诗人的几首诗。但是,无论是自题诗还是他题诗,都是以书法为媒介,其中有许多题画诗是把诗直接书写于画幅上,诗与画相融合,构成完整的艺术体,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既是中国诗歌特有的文学形式,又是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的重要艺术特征。广义的题画诗,除指题于画面上的诗外,还包括一切与绘画、雕塑等有关联的诗。其体裁,既可以是诗、词,也可以是曲、赋。其义界较为宽泛。我们要说的中国题画诗,主要是指广义的题画诗而言。这是因为狭义题画诗与广义题画诗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只是书写的地方不同罢了。

  从现有资料完全可以推测,题画诗从产生那天起就是诗画相融于一体的。从作品实证看,至少有二: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草堂十志图》就是迄今看到的最早一件诗、书、画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品。作者为唐代卢鸿,一作名鸿一,字颢然,亦作浩然。学界虽然对此图作者不无争议,但大致可信。一是卢鸿为著名书画家,具备创作融诗、书、画一体艺术品之条件。据史载,卢鸿博学多才,工书画,尤擅籀、篆、隶、楷。工山水树石,得平远之趣,与王维相埒。开元中,屡征不起,赐隐士服,为营草堂居之。自绘其胜,曰《草堂十志图》。二是现存的《草堂十志图》虽为北宋人摹本,但后边有杨凝式的题跋说明:“右览前晋留书记左郎中家旧传卢浩然隐君《嵩山十志》,……此图可珍贵也。”此题跋作于丁未年(947年,后汉天福十二年)。从“旧传”二字看,可知此图流传已久,闻名于世。即使从后晋(936—947)算起,也早于宋(宋朝建立于960年)。三是《宣和画谱·卢鸿》说“画《草堂图》传世,以比王维《辋川》。草堂盖是所赐,一丘一壑,自己足了此生。今见之笔,乃其志也”。此图共十幅,每幅图右边均有一首诗,但无作者落款。这十首诗都是骚体。四是《全唐诗》卢鸿名下录有《嵩山十志诗》十首,与《草堂十志图》上的题诗大致一样。

  另一个证据,是李白的《上阳台帖》。此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李白书学张旭,善行草。此帖被认为李白唯一的书法真迹。这是一首四言诗。其诗是:“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天宝三载(744),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并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早已仙逝。不见其人,唯睹其画(当是壁画),于是观画有感,而题上阳台诗,其书法便称《上阳台帖》。李白此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题画诗墨迹,弥足珍贵。可惜这幅山水画或因建筑物的倒塌而荡然无存。这正如胡震亨所说:“唐人诗亦有录自画卷及壁画者,诗班班在诸集中,而画未必常存,画寿不敌诗寿也。”(《唐音癸签》三十三)

  题画诗从书写的地方看,除了题写于画幅上(正面与背面)外,还有书写于册页、扇面、屏风、墙壁之分。

  如果从题材上分类,题画诗受所题画的影响,又有山水类、天文类、名胜古迹类、花鸟鱼虫类等之分。

  如果从所题画的艺术分类看,又有平面艺术和立体艺术之分。

  平面或弧面的,有绢帛、纸张、屏障、粉壁、扇面、石面、砖面、瓷面等。从所题诗的质地看,后三种为硬质的石料和陶瓷。以石料为载体的题画诗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加工的岩石,如最早见于记载的东汉石刻像《慈母投杼》上的四言赞。此后又有唐太宗李世民为昭陵六骏的题诗和欧阳询的书法、阎立德的刻字,是现存最早集诗、书、画、刻于同一平面的艺术品,只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和盗者破坏,石雕已破损,欧阳询的字迹也不清,但李世民的六首题诗尚可辨认。另一种是为天然花纹石(即石画,不同于在石上作的画)的题诗。最早见记载的当为南朝沈约的《瑞石像赞》,而留下石画和题诗墨迹的是宋徽宗赵佶的《题祥龙石图》。这首诗虽然主要是咏《祥龙石图》,即为天然石画而写,但也有咏自绘“石画”之笔,可谓石画与自画石双咏。

  以石质材料作画的,还有沙画及其题诗。这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依托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采用产生于大自然的天然彩沙,经手工制作而成。沙画还具有独特的表演魅力,能让现场观众进入梦幻般的世界,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其题诗也有独特魅力。

  在瓷器上题诗,古今都有。据统计,仅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瓷器,带有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御题诗的就有300余件,其中许多诗属于题画诗。

  以木质为载体的雕刻或雕塑,是我国的传统工艺之一,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都有为之题诗的佳作。其中有一种朽木画,是介于平面和立体之间的艺术品,极为少见。王充闾曾赏览朽木画并为之题诗——《题朽木画二绝》:“古木精魂化锦斑,雷痕雨渍袅烟鬟。画图省识神州景,横写江河竖写山。”“天然朽木存机理,造化神工出匠心。异卉奇葩荣四季,凋零不必怯秋深。”

  还有一种特异的“竹叶诗画”。所谓竹诗画,即把诗句的每个字的笔画都变形画成竹叶,与竹竿相配所组成的竹子图。中国古典诗竹画流传在世的,仅发现一幅《关帝诗行圣迹》,据民间传说为三国名将关羽所画。图上的竹叶字,自上而下,由右至左是:“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在以丝绸类为载体的题画诗中,为缂丝画的题诗也因缂丝的名贵而增值,如宋徽宗赵佶亲手为《碧桃蝶雀图》的题诗就备受珍视。另一种题画诗,是为发绣的题诗,极为少见,如明代的一幅《发绣停琴伫月图》及其题诗。

  水画又称为水拓画、无笔画,指用容器装满水,对水进行处理后,在水上点滴墨、色,利用水的张力,使其颜料在水面上形成画面,将有吸水性的画纸铺于水面,水面之墨、色被吸收的一种画法。其题画诗多题于另纸,如尚永亮的《题水画》。

  火画,即火笔画,又称烙画、烫画,也有为之题诗者。烙画以前仅限于在木质材料上烙绘,如木板、树皮及葫芦等。画面上自然产生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及至现代,又有人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的艺术形式。在为烙画的题诗中,既有自由白话体,也有工严的近体。

  题画诗所题之画按所使用的工具分,有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铅笔画、钢笔画、剪纸画等。这些画所使用的材料,基本都是绢绸和纸质,只是油画多为布料。其中,为中国画的题诗最为常见,并且多题写在画上,而为油画、版画、剪纸画的题诗多题于另处。但也有例外,中国最早出现的为版画题诗的著作、南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图形百种,各肖其形,以木刻出之,后系以诗。这是中国题画诗发展史上最早的题诗与木刻同在一个平面上的诗画相配的著作。

  钢笔画,是以普通钢笔或特制的金属笔灌注或蘸取墨水绘制成的画,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绘画形式。其中大钢笔画以物象庞大著称,其表现力更强,更真实,线条笔触层次分辨率更高,气势磅礴,更具震撼力,一改过去人们对钢笔画只能画小品和插图的旧观念。目前,为钢笔画的题诗尚少,偶有所见,多以钢笔书写,颇为别致。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图案、花纹等,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的民间艺术。在剪纸图案上刻诗出现很早,唐代就已出现。在当代,也盛行剪纸艺术,但为剪纸画的题诗却不多,偶有题诗也多在剪纸之外,如周汝昌为李宝凤的剪纸《红楼梦·大观园》的题诗。

  为塑像等立体艺术题诗也是题画诗的一种。从其用料看,有泥塑、陶瓷塑、金属塑等。早在唐代,就有为泥塑佛像的题诗,以后各代也多见。其中清代赵翼为《捏塑传真》的题诗较为新颖。

  综上所述,绘画、剪纸、雕刻、塑像等的载体和所用材料极为丰富:金、木、水、火、土及其所派生物等无不可用来作为制画的材料或工具。所谓金,是指金属材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主要有铜塑像和铁画等。木,主要指木刻、木雕等制品。水,主要指水画。土,指地画、尘画、泥塑等。火,主要指火笔画。所有这些以不同载体创作的绘画或雕塑等,都可以为之题诗,并且数量可观。这再一次说明诗与画是“绝不争风吃醋的姊妹”,她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为中国艺术史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题画诗的社会功能与艺术价值

  初期的题画诗,特别是画像赞,原是统治阶级政治教化的工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渐渐淡化了政治色彩,常常用来抒情言志、展现才艺,并用作社会交际中唱和酬赠之礼品。在中国古代,以诗赠人,以画酬客,本是文人交际中的常见现象。因此,用作酬赠也是题画诗的社会功能之一。但是单以诗相送或单以画酬人,似乎嫌礼轻情不重,还不如既赠画又题诗或为别人画题诗更显礼重情厚。于是题画诗在文人交际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既是题画诗发展的动因,也是它自身价值的体现。题画诗,对于尚存的古画,可以借助它去了解作画的背景、创作过程等;对于已经失传的古画,则可以依据诗的描述,去研究、想象原画的艺术风采,甚至可以据以考证画家的技法。画家谢稚柳就曾根据苏轼的题画诗《王维吴道子画》中的描绘推论出王维的画竹已“不再是双勾敷彩,而是放笔撇出的写意形体”,进而认定此竹为“墨笔撇出的”。因此,题画诗所具备的考订评赏功能,也是其重要价值之一。

  对于书画的愉悦功能,古人早有认识。宋代大画家文同在其墨君堂将书画悬挂于壁,朝夕玩赏,其乐融融,并作诗说:“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居。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山影复秋静,月色澄夜虚。萧爽只自识,谁能爱吾庐。”(《墨君堂》)现代都市人远离自然山水,拼搏于职场上,紧张忙碌,步履匆匆。在这样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无暇重返大自然的怀抱。倘若能读一读山水田园类题画诗,也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特别是边看绘画边赏题诗,更有一种欲辨已忘言的温馨。

  题画诗的艺术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存在的本身。题画诗较其他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诗情画意。它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则是诗人借助画家已有的画境,再创造的艺术境界,不仅包含画家所引发的创作兴趣、灵感,而且常常把已然确定的画境引入诗中,诗人加以阐释和生发,形成全新的艺术结晶。以上主要指他题画诗而言。自题画诗大体也是如此,虽然诗与画同出一人之手,但题画诗也是其再创造的产物。所不同的是一般不赞己画,并且其创作构思、画技、画境的阐释与描述等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是,无论是自题诗还是他题诗,不仅都取材于绘画,升华画境;而且开拓了诗的表现领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题画诗的审美价值,除了体现在其所特有的诗情画意之艺术美外,它放眼于锦绣河山,刻画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还多方面地表现了自然之美。仅以山水、田园类题画诗为例,特别是题写于画内的山水诗,或描绘波澜不惊、一碧万顷的湖面,于心旷神怡之中观赏静态美;或描绘风起云涌、白波若山的海水,于雄奇之中给人以壮观美;或描绘云遮雾绕、层峦叠嶂的山景,于时隐时现之中领略朦胧美;或描绘峭壁悬崖、直泻九天的瀑布,于惊心动魄之中感受险峻美;或描绘平畴无际、风光旖旎的田园,于闲适之中充溢着恬淡美;或描绘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的林泉,于静谧之中带有飘逸美等等。总之,各种题材的题画诗,因内容不同、形式各异而仪态万千,美不胜收。

  题画诗这座文化“富矿”,待开发处还有很多,我们不仅可以为已经编定的《全唐诗》《全宋词》《全宋诗》《全辽金词》《全元散曲》《全明词》《全明散曲》《全清散曲》等补充新发现的题画、诗、词、曲等,还能从题画诗中发现许多史籍未载的书画家。据粗略统计,仅从明、清两代的自题画诗、词、曲中,新发现的画家或画人就不下百位。据此,似可重写一部“中国绘画艺术史”。

  题画诗发展的动因与分期

  同其他艺术一样,题画诗的产生与发展总是同人性的觉醒与进步同步的。才华与性情总是相联系的。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才由性生,唯有尽其性才能尽其才也。”因此,性情的张扬,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条件。诗歌是抒情言志的,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而绘画更是画家直接展示自己情怀的艺术手段,虽然有时也含蓄蕴藉,但比起诗来似乎更为袒露。所以,为绘画而题的诗,就具有诗人、画家的坦诚与气质。因此在划分题画诗发展的分期时,首先要考虑的也是要以某一历史时期的人性发展为前提。秦汉时期,由于受封建思想的统治和儒家礼教的束缚,人性受到压抑,表现在绘画和画像赞上尤其明显。在汉代,人物画和画像赞赋大多是为了政治教化,诗人、画家的感情很少能自由表露。因此,这时期的题画文学往往见其人而无其情。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人性的觉醒和日渐得到张扬,题画诗才开始形成。其次,由于书写到画面上的题画诗涉及诗、书、画三种艺术,算作综合艺术,所以它的发展自然要受到大文化发展的制约。因此,在考虑题画诗的分期时不能不联系到当时诗坛、画苑以及书界的发展情况。我们之所以把明清两代定为题画诗发展的繁盛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考虑到这时期绘画、书法艺术的长足发展,而这一时期传统文学形式诗歌却呈衰微态势。第三,文学艺术的发展不仅有其自身规律,也同时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的种种影响。孙明君在《追寻遥远的理想》一文中引用了韦勒克·沃伦的论述后,批评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文学史分期标准依然是取决于王朝的更替,而不是依据文学自身的嬗变规律”。针对以前中国学术界的实际情况,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出发,特别是题画诗这种特殊形式着眼,它的发展和分期又不能不考虑王朝更迭的重要影响。这不是简单地以朝代作为划分题画诗发展分期的依据,而是考虑到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如从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考试制度,不仅涉及人才的选拔,而且影响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如果说“丹霄路在五言中”的诱引,促使诗人学写近体试帖诗,那么后来增设的让举子同观一幅画赋诗取士,自然也促进了题画诗的发展。至于当时最高统治者个人的爱好与倡导对绘画、书法以及题画诗发展的影响更是直接而有效的。在中国古代,长期封建统治,皇权高于一切,皇帝一言九鼎。因此,最高统治者的一句话、一种爱好,其影响都是极为巨大的。这种特殊的“国情”,同西方国家是不尽相同的。如宋徽宗赵佶偏爱绘事,即位后对画院非常重视,整顿、健全了画院组织,提高了画家的政治地位。宋代的绘画在他的提倡下,取得显著成就,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此时期的代表作,《宣和画谱》也是赵佶使文臣编辑而成。这不仅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而且对题画诗的创作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经济的角度看,经济不仅是文学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其直接的促进作用也不可忽视。如唐代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市民的文化需求也日渐增多,因而书画的买卖、收藏活动非常活跃。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论》记载,著名画家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的画屏风一片,在当时“值金二万,次者售一万五千”(《历代名画记》卷二)。杜甫在《夔州歌十绝句》中说:“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可知当时咸阳已出现了书画交易市场。在唐朝升平时期,曹霸的画更是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但是,安史之乱后,经济走下坡路,连曹霸这样的名画家也“途穷反遭俗眼白”,普通人更是不得温饱,还有谁去买他的画呢,更何谈艺术发展繁荣呢!

  此外,中国题画诗的发展还应考虑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题画诗的发展,因素是多元的,除了经济、政治的一般影响外,主要因人性的觉醒而萌发,因艺术氛围的变化而生新。历经两千余年风霜雨雪,题画诗这枝艺术之花已枝繁叶茂,鲜花朵朵。

  中国题画诗从产生、发展到繁荣,又从繁荣而衰微,再从一度衰而求变求新,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七个时期,即萌芽期,时间为春秋战国至秦汉;生成期,时间为魏晋至南北朝;成熟期,时间为隋唐至五代;发展期,时间为两宋、辽、金至元;繁盛期,时间为明清两朝;延展期,为广义的近代时期;新变期,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包括习惯意义上的现、当代。其中,近代时期的题画诗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在反帝反封建的刀光剑影下诞生的题画诗、词、曲,如一面面血染的军旗飘扬在广阔的海疆,辉映着出征的舰船;又如一曲曲高亢的战歌,回荡在弥漫硝烟的天空,唤醒沉睡着的人们。它以炫目的光彩和动人的旋律写就晚清夕阳下的辉煌。

  然而时至现代,题画诗却日渐寥落。在许多大型画展上,不仅很难见到画家的题诗,更难觅诗人的墨迹。“宠儿”已不再受宠,“骄子”似也不受待见。长此以往,中国题画诗的传承颇堪忧虑。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一个画家如若不懂得做诗,不会题画,便是个哑巴画家,等于半个美人。”

  让我们发扬中国画及其题诗艺术的优秀传统,不断造就大批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使中国题画诗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只要我们备加珍视中国题画诗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措施有力,加之cg计算机图形技术的飞速发展,就有理由相信,题画诗的发展空间也会不断拓展。中国题画诗这朵艺术之花不但不会消亡,而且将会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出现在艺坛上,永远熠熠生辉!(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文化部辽宁美术创作基地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

  

comments are closed.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