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三):词曲别集 – 国学网-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三):词曲别集 – 国学网-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词别集

1、《握兰集》《金荃集》

  晚唐温庭筠著。温庭筠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温庭筠诗集》。

  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色彩浓艳,情思婉约,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表现出与诗歌不同的艺术特色,又为五代西蜀花间词派所推崇,因而被称为“花间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词作以《梦江南·梳洗罢》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为最著名。《梦江南·梳洗罢》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清新自然之作,以白描手法刻画一位思妇在江楼期盼丈夫归来的图景,“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频洲”,可谓风格清雅,语短情长。明显受到民间曲子词的影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一个闺中贵妇的苦闷心情,色彩浓艳,意境含蓄。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著有《握兰》3卷、《金荃》10卷,今俱已已亡佚。唯《花间集》还存录66首,后人收辑共得76首,为唐人词作传世最多者。

2、《浣花词》

  晚唐诗人韦庄著。韦庄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浣花集》。

  韦庄词作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两人词作在内容上多写男女相识、相思、相恋、杯酒光景。但温词注重客观细腻描绘,色彩浓艳华美,意境含蓄蕴藉;韦词却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直接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词风清丽,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春日游,杏花插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大胆、率直又内含担忧和郁结。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都指明这一特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韦庄词作近人王国维、刘毓盘辑为1卷,凡54首;夏承焘《韦端己年谱》,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3、《南唐二主词》

  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的合集。

  李璟(916~961),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升元七年(943年)李昪过世,李璟继位,改元保大。李璟即位后,改变父亲李昪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灭马楚及闽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957年后周派兵侵入南唐,占领了南唐淮南大片土地,并长驱直入到长江一带,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自称唐国主,使用后周年号。又为避后周信祖(郭璟)讳而改名李璟景。庙号元宗。葬顺陵(今南京市江宁区)为人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书法也很不错,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作词与冯延巳一样皆注重外屋触发下的切身感受。与李煜一样同归感伤,但不追忆“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当年逸乐,也没有“一梦浮生”的没落情绪,总是在叹惋衰败中潜含无限哀痛。在即景兴怀抒写中,体物传情无不自然精细,善于用精湛的笔墨状难状之景,传难言之情。如《浣溪沙》(二):“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词人刻意描绘的西风残荷、细雨梦回、小楼寒笙,使人联想到词人身世,南唐国运。王国维说:此词“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

  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年仅四十二岁。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但多是名篇。前期的作品多写宫廷生活,如《一斛珠·晓妆初过》、《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菩萨蛮》二首等,以白描手法、浅易精炼的语言,从欣赏的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内心生活;后期的作品则感慨极深,亡国之思,去国怀乡之念在他的词中极深刻地表达出来,哀婉凄绝,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以今昔对比、极为贴切的比喻、直接抒怀的方式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倾吐着出永远失去生活美好的深沉悲哀和绝望,从而引起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读者的共鸣。相传七夕之夜中李煜命歌伎唱此词,传到宋太宗那里,遂赐酒将他毒死。类似还有《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等,均为旷世佳作。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谭献《复堂词话》:“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在语言、意境、手法诸方面,晏殊、晏几道、秦观、李清照等宋代名家无不受其影响,也影响了苏轼、辛弃疾这类豪放派词人。

  其词主要收集在宋无名氏辑《南唐二主词》,今有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校》,中国书店2003年版;王仲闻校订《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2007年版;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4、《阳春集》

  南唐冯延巳著。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后来李璟为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就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到保大四年(946),冯延巳终于登上了宰相的宝座。第二年,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亡数万人,损失惨重。李璟大怒,准备将陈觉、冯延鲁军法处死。冯延巳为救两人性命,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出任抚州节度使。在抚州呆了几年,也没有做出什么政绩。到了保大十年(952),他再次荣登相位。保大十六年(958),因朝廷里党争被迫再次罢相。罢相两年后以太子太傅病死金陵,终年五十八岁。

  冯延巳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其词写男女之情近半数,由于缺乏具体的社会内容和对女性遭遇的深切同情,显得很平庸。词作中最具个性的是那些借男女相似相别来抒发士大夫官僚在衰世逆境下的危苦和隐忧,每在秋风的肃杀和笙歌散尽的寂寥中,传达出令人难耐的孤独冷落,吐露出不为人知也无处诉说的凄苦。如《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类似的还有《鹊踏枝·梅花繁枝》、《采桑子·昭阳记得》、鹊踏枝·几日行云》等。冯延巳词风深婉蕴藉。感情诚挚、意念执著,旨隐词微,情调抑郁,因怨而不怒而显得温厚和平。以曲达封建士大夫的深忧,并致力于表现艺术的开拓,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丰富了婉约词风。他上承晚唐温、韦,下启北宋欧、晏,在五代词的发展中,起着“正变之枢纽”(成肇麏《唐五代词选序》)的关键作用。

  北宋陈世修辑其词为《阳春集》,一卷共119首。清末王鹏运刻本,附有《补遗》一卷,补辑7首。

  今有《阳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黄畲校注《阳春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夏承焘《冯正中年谱》,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5、《张子野词》

  北宋张先著。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苏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十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宴上,苏轼再度赋诗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而且此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其中一个儿子就是宋朝著名的宰相张升。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

  张先是北宋词坛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人物,陈廷焯对此评价说:“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为人“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张先一生诗酒风流,词作内容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湖山游赏、都市风光、唱和寄赠等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如《天仙子·观舞》、《一丛花令·伤高怀远》、《何满子·陪杭守泛湖夜归》等。由于长期外任和久佐幕僚,仕途奔波、聚散无常,因而抒发离愁别绪、羁旅乡思也成为张先词作的重要内容,如《临江仙·自古伤心唯远别》、《庆春泽·飞阁危桥相依》、《御街行·送蜀客》等。

  张先的词作,反映了北宋词坛的嬗替变化。他既有与欧晏相近婉约优雅的小宁,又开柳永、周邦彦铺陈细腻的慢词先声。在他的手中,词由单纯的应歌向侧重抒写个人情志倾向发展。在他运用的93个词调中,自创新调占一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以善于写影著称。在描描景状物、抒写情感中,深得以影藏形的余韵远致之妙。张先词中写“影”有二十多处,自称平生最得意有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因其《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又称为“张三中”。如《一丛花令》:“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词中写闺中人的相思之苦,题材平平,但最后三句想象奇特,将其怨望极深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极为细腻生动,确实难得佳句。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 

  有《张子野词》2卷、补遗2卷。存词180多首。有《四部备要》,上海中华书局民国版;另有《安陆集》诗词集,清代葛鸣阳辑刻,仅收词68首。较《张子野词》遗漏很多。

  今有:《张子野集》,吴熊和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6、《乐章集》

  北宋柳永著。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柳永的父亲柳宜、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他本人少年时在家乡勤学苦读,希望能官至公卿。学成后到汴京应试,准备大展鸿图,却被青楼歌馆里的歌妓吸引,整日依红偎翠、低斟浅唱,放榜时名落孙山。沮丧愤激之余,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初年再试时,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从此他打着“奉旨填词”的招牌流落江湖,与青楼歌女为伍。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直到景祐元年(1034)柳永51岁时,才终于及第,授睦州(今浙江建德)团练推官,后改昌国州晓峰盐场监官。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又因得罪宰相晏殊,多年不得改官。经过一番努力后,方为著作佐郎,远授灵台令(今属甘肃)晚年才逐次升迁为著作郎、太常博士,最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云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谢玉英为他披麻戴重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永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影响极大,“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苏轼门下的秦观、黄庭坚等都深受其影响。词作内容一是叙写都市繁华,这类词作约占全部词作五分之一,代表作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以及汴京元宵之夜的《迎新春》和清明踏青的《木兰花慢》等。反映青楼调笑和市民爱情生活是柳词更为主要的内容。柳词在当时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主要得力于这方面的题材,代表作有《雨霖铃·寒蝉凄切》等;抒发飘转四方的羁旅行役、思亲怀乡之情。后人称赞柳永“尤工羁旅行役”就是指这方面内容,代表作有《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等。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创作了大量慢词,扩大了词体,也丰富了词的表现力。柳永现存词212首,其中慢词180多首,其中有很多是自制新调,如《望海潮》、《黄莺儿》、《合欢带》等;善于铺叙,让情事发展过程依次展现,而且前点后染,烘托对照,使得情景交融,如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是柳永失意离开京都告别妓女时所作。词人由外到内,由近及远,刻画离人的愁苦。由外界景物,刻画到内心世界;由当前处境,推想到分别后的处境。情景交融,虚实相间,把离情别绪表现得特别充分、细腻,体现了作者驾驭长调及善于铺叙的艺术才能。此种采用“点染”之法:“多情自古伤别”是“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就此染之,成为千古名句。铺叙情景,不用典故,不堆砌辞藻,能做到语意清新,情致缠绵;音韵优美。此词用入声韵,加重离别时凄惨悲切的感情的表现。柳词的最大特色是“俗”一是内容上的世俗,多反映市井生活,市民尤其是歌女情调,如“彩线闲拈傍伊坐”之类。为此受到士大夫多方指责,也是他仕途屡挫的主要原因。据说柳永因多年不得升迁,去质问宰相晏殊说,相公不也写词吗?晏殊回答说:我是写词,但我不写“彩线闲拈傍伊坐”。其实,柳永也能作雅词,而且格调很高,他的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大多如此,也曾受到士大夫交口称赞,如其代表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门四学士之一晁无咎就称赞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唐人高处矣。”(吴曾《能改斋漫录》)。

柳永词作,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云有《乐章集》九卷,但宋本已佚。今见最早版本为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刻本;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金陵吴重熹《山左人词》刻本第一册《乐章集》;民国三年(1914)朱祖谋《疆村丛书》本,三卷,续添曲子一卷,收词206首。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用《疆村丛书》本,删去误入5首,增补4首,共212首;薛瑞生《乐章集校注》,即以朱祖谋《疆村丛书》本为底本,以吴重熹《山左人词》刻本、唐圭璋《全宋词》等参校,中华书局1994年版。

7、《珠玉词》

  北宋晏殊著。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文港乡人。从小聪明好学,5岁能诗,有“神童”之称。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省做正字,留秘阁读书深造。仁宗即位之后,集贤殿学士。后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权知制诰,判集贤殿。天禧四年(1020),为翰林学士、左庶子。其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每遇疑难事,常以方寸小纸细书向其咨询。他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真宗采纳,被倚为股肱。乾兴元年(1022),年仅10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晏殊提出“垂帘听政”,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后因违刘太后旨意,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庆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庆历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63岁知河南,迁兵部尚书,封临淄公。64岁因病回京就医,并留任侍经筵,为皇帝讲授经史,其礼仪、随从均与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开封。仁宗亲往祭奠,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并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一代名臣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为人性刚简,自奉清俭。,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晏殊长期身居高位,一生悠游富贵,又性“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寄情歌酒,流连光景,是晏词的主要内容。在这类词作中,听歌赏舞的欢愉,往往拌和着叹时嗟老、好景难再的伤感,交织着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虚幻。因为他咏叹的是人类共同的忧患意识,所以往往能打动有着类似处境的读者,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抒写闲雅的情趣,内中夹有寂寞孤独的淡淡轻愁,是晏词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如《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小阁燕过、花落庭莎,栏影入波,这是词中主人公眼中所见,不仅看出视线自上而下、由内向外的空间移动,而且从重帘小阁中的燕子穿飞、绿色庭莎上飞红的片片坠落,赤水清波中栏杆倒影的荡漾这一系列物象的变换推进中,暗示出需要多少时间去注视、去迟留。暗度翠幕的好风微凉,散滴新荷的疏雨细声,又需要何等神凝气静的心境。筵罢后的岑寂气氛并不难有,难在有这份雍容闲暇的气度和冷静体察的优雅情致。晏殊的这类诗作很多,如《清平乐·金风细细》、《踏莎行·小径红稀》、《蝶恋花·玉椀冰寒》等俱是佳品。晏殊词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描绘富贵气象,却无雕缋满眼之迹。词中从不出现金玉锦绣等字眼,而作者闲暇自在的神情,从容不迫的气度,大家的高华气象,自然而又委婉地流露了出来。吴处厚曾评曰:满纸金玉锦绣,这是贫儿乍富。晏元献的“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这才是真正的富贵。(《青葙杂志》)。

  晏殊的著作,欧阳修《晏殊公神道碑》云有240卷,今已不传。清胡亦堂辑有《晏元献遗文》,四库全书收录;清人劳格辑有《元献遗文》,南京图书馆有藏本;李之鼎辑有《晏元献遗文》,收入他所刻的《宋人四集》中。

  词作《珠玉词》有明人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明毛晋汲古阁刊印《宋六十名家词》本;许宗彦鉴止水斋《宋十六家词》明抄本,现藏南京图书馆;清晏端书晏氏家刻本。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内辑晏殊词136首;胡思明点校《珠玉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8、《六一词》

  北宋欧阳修著。欧阳修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欧阳文忠集》。

  欧阳修今存词230多首。其小令与晏殊其名,号称“晏欧”。词风受花间尤其是南唐冯延巳影响,内容有自抒怀抱、描绘自然景色的小词,也有流行歌场的艳词,其中有不少风格清隽的佳作。欧词在创作上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特别是24岁中进士之后,一度过着“游饮无节”的生活写下不少艳词。以《踏莎行·候馆梅残》为代表。景祐三年(1036)以后,由于直言遭忌,屡受诬陷打击处境和人生态度都发生很大变化,词风也有所改变。后期词或伤时念远,或放浪形骸,或徜徉山水。其中以咏歌颍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为代表。欧词最大的特色是在和婉含蓄中时带清丽疏放,多一唱三叹之致,如《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抒写离愁别恨这个传统主题,却格外摇弋多姿,委婉多情,“平芜”二句语淡情深,正体现了欧词深婉的风格。与此相类的还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词除“深婉”这个主调外,有时还可以学习民歌,呈现一种直白的风格,如为人广为传诵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词是北宋婉约派走向豪放派的桥梁,直接影响了同时代的张先和稍后的秦观,冯煦说他是“疏隽开子野,开少游深婉”(《宋六十家词选》例言)。罗大经说他“无愧唐人《花间集》”

   欧阳修的词集,今传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一百余首,是删节本有宋庆元吉州本,吴昌绶双照楼影印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二百余首,有南宋蜀刻本;《六一词》,明毛晋汲古阁本。

  今有:黄畲《欧阳修词笺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即以吴昌绶双照楼影印《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本为底本;《六一词》,李伟国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9、《小山词》

  北宋晏几道著。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为人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推官等小吏。与黄庭坚相处甚厚,两人常在一起饮酒唱和,有时醉倒在酒家垆边,有时同榻夜话,纵论时事,畅谈抱负。苏轼从黄庭坚听说此人后也想见他,当时苏轼正受帝、后赏识,身为中书舍人这样要员。但晏几道却推却说:“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晚年家境中落,日趋困窘,很是凄凉。

  《小山词》的主要内容是追忆往昔的恋情,感伤人生的虚幻。这是小山词中最动人的部分,其名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都属于此类。这类这类词作中多有梦境描写,以此反衬人生虚幻。在其二百多首词作中,写道梦境的有四十多首。如《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鹧鸪天》:“从别后,忆相逢,几回梦魂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另外,真实地反映下层女子不幸遭遇,也是小山词的一个重要内容,如《菩萨蛮·哀筝一曲湘江弄》、《浣溪沙·日日双眉斗画长》等。第三类就是抒发羁旅漂泊之孤独凄凉。

  晏几道存诗只数首,以词著称。不善铺叙而长于抒情。260首词中长调仅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是北宋中期一个高峰。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浓挚深婉,工于言情。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他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造语工丽,“能动摇人心”。如《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融进落花微雨等等凄清环境氛围,再用双燕和人独立相比衬,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其中新辞丽句,深为论者所叹赏。如《临江仙》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复堂词话》赞是“千古不能有二”;《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苕溪渔隐丛话》评为“词情婉丽”;至于《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连道学家程颐也不得不佩服,赞道:“真鬼语也!”

  关于小山词的文学地位,后世论者都给予很高评价,清代词论家陈廷焯甚至认为超过了晏殊和欧阳修:。“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

  著有《小山词》一卷。有赵氏星凤阁藏明抄本,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毛晋汲古阁《六十一家词》本。朱孝臧《疆村丛书》本。今有:唐圭璋《全宋词》收其词260首;王双启《晏几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年版。

10、《东坡乐府》

  北宋苏轼著。苏轼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东坡全集》。

  苏轼词作现存三百余首,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苏轼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与另一位豪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具体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苏词堂庑特大。在题材上冲破传统的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范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举凡送别、闲适、壮志、旅怀、风景、农村、怀古、咏物、贺寿、悼亡、嘲谑等皆可入词,达到得心应手、无适不可境地。苏词不仅内容丰富,表现重点也有所转移。如果说以前词体多写歌楼酒馆的旖旎风情,在苏轼手中则逐渐转化为文人言志抒怀的工具。表现对象由代女性立言到更多地表现自我,深层次地坦露封建士大夫的性格与志趣,如《念奴娇·大江东去》所表现的倾慕功业、不甘寂寞的苦闷以及“人生如梦”的浩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阐释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人生哲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一蓑风雨任平生”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自白等皆是如此。

  第二,表现手法多样。他发展了柳词的铺叙手法,多用直陈叙事抒怀,而且避免柳词中叙事的平直,变得更为纷繁多样:有时场面阔大、人物非凡,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前者分别以万里长江和三国英豪作为地理和历史背景,后者则以倾城而出的军民和西北战事作为陪衬,皆有飞动和豪雄的气势;有时又截取日常生活小镜头来寄情于景,如《临江仙·夜饮东坡醉复醒》中醉后听江涛的感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道上遭雨淋时的坦然从容,皆是皆生活小镜头来坦露胸怀和处世态度;有时又化用神话故事,借用虚幻情节来表现对现实政治的感慨,如《满庭芳·归去来兮》幻写自己在银河渡头天女对自己的询问:“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从中透露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反省和宦海险恶的余悸。

  不用景语,不假叙事而直抒胸臆这也是苏词常用的抒情手法,如《满江红·天岂无情》、《满庭芳·蜗角虚名》等。这类词作虽出语爽利,但多笔到意尽,拙直有余而韵味不足。相对而言,那些运用比兴、寄托、比拟等婉曲手法的辞章更有魅力,且多有创新,如著名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借杨花来写佳人的一种特定性灵和心态,极尽婉曲缠绵之能事,被王士祯誉为“压倒古今”的“神品”。又如《贺新郎·乳燕飞华屋》,以榴花对应佳人,以佳人失时暗示词人政治上的失意,一派幽怨之情注于笔端,与杜甫的《佳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的“拣尽寒枝不肯栖”,《蝶恋花·花褪残红》中的“天涯何处无芳草”都是别有怀抱,也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第三,风格的多样性。苏轼开豪放词派的先河,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但是苏词中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并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这类作品仅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且大多集中在任密州、徐州知州时期。婉约词则占有绝对多的比例。一些名作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贺新郎·乳燕飞华屋》都属此类这类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除此之外,还有抒发“逸怀浩气”的清旷之作,如《水调歌头·明月何时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等;体现“仙才灵气”的幽隽之作,如《满庭芳·归去来兮》;描写农村风物的韶秀之作,如《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等。

  宋徽宗崇宁二年,《东坡乐府》同苏轼其他著作一道被禁毁。东坡乐府今存最早的版本是元代延佑年间叶曾的南阜书堂刻本;毛晋汲古阁《六十一家词》本;清代朱孝臧《疆村丛书》中的编年校注《东坡乐府》。

  今有:朱孝臧编年校注《东坡乐府》,1959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曾影印出版;龙榆生《东坡乐府笺》,以朱孝臧编年校注《东坡乐府》为底本,加以笺注,并汇集《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词评等苏轼研究相关材料。商务印书馆1958年排印版;陈允吉点校本《东坡乐府》,以元代延佑本为底本,明汲古阁《六十一家词》本、清朱孝臧本等参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comments are closed.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