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左宗棠家书 – 国学网-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左宗棠家书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今湖南湘阴县界头铺镇),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同治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左宗棠自幼聪颖,四岁时,随祖父在家中梧塘书塾读书,六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九岁开始学作八股文。道光六年(1826),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次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道光九年,阅读顾社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南的《水道提纲》,奠定了坚实的经世济用的知识基础。道光十二年,左宗棠以监生身份参加湖南乡试,中第18名。他的二兄左宗旨高中第一名,即解元。传为佳话。之后六年,三次赴京会试,屡试不中,于是他放弃科举,“绝意仕进”, 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地理舆地、兵法。时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凋敝。他目睹时艰,在其居室为联自励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其间在曾有知遇之恩已故的两江总督陶澍家当塾师八年,教授其七岁幼子陶桄,直至其长大成人,并将长女长女左孝瑜嫁于陶桄为妻。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长沙朱文公祠开馆授徒,时年三十八岁。女婿陶桄跟随来到长沙,仍然随他学习。其间陶澍的女婿也是左宗棠的密友知音、晚清名臣胡林翼数次写信向湖南巡抚张亮基推荐左宗棠。咸丰二年(1852),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危急之际,隐居读书的左宗棠经不住郭嵩焘等人的劝勉,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全盘策划,使得太平军围攻3月而不下,只得无奈撤围。咸丰三年,清廷将张亮基调任代理湖广总督。左宗棠因防守湖南有功,得旨以知县用,并加同知衔。左宗棠随张亮基离开长沙,赴武昌湖广总督衙门,仍作张亮基幕僚,助张筹划军事和吏治。同年张亮基奉调补山东巡抚,吴文镕接任湖广总督,左宗棠辞归湖南。咸丰四年3月,太平军驰骋湘北,长沙四面楚歌,全省烽烟四起,局势危急。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再入湖南巡抚幕府。此时左宗棠焦思竭虑,日夜策划,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筹措军购。骆秉章用人不疑,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湖南政局终得转危为安。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所称“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正由此而来。咸丰六年,左宗棠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之功,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并赏戴花翎。咸丰八年骆秉章奏保左宗棠,说他运筹有功。诏赏加四品卿衔。从咸丰四年直到咸丰十年,六年之间,左宗棠一直专心于湖南军事。但左宗棠由于长期大权在握,在指挥军事的同时,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筹措军购,因而招致多人忌恨。咸丰十年推荐刘蓉取代他做幕僚,请求发给公文,赴京参加会试。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同治元年(1862),补授浙江巡抚。率楚军与法国军人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并扩充中英混合军,与太平军李世贤大军鏖战,先后攻陷金华、绍兴、衢州等地,同治二年(1863)因功升闽浙总督。因时为浙江巡抚的曾国荃正在攻打天京,不能到任,由左宗棠兼代理浙江巡抚同治三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同治四年左宗棠率军击退太平军汪海洋部,福建战事平息;同治五年(1866)2月歼灭李世贤部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黄沙障战役结束,江南太平军余部败灭。左宗棠回到福州以后,左夫人周诒端率家人来到福州。左宗棠自从咸丰九年(1859)离家以后第一次与家人团聚。同治六年1867年,奉命为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镇压了陕甘回民暴动。因战功赏加一骑都尉世职,协办大学士。光绪元年乙亥(1875)清廷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拥有筹兵、筹饷和指挥全权,使击沙俄阿古柏。第二年,时年六十五岁的左宗棠“老怀益壮。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从甘肃酒泉带着棺材进军哈密,表示要与沙俄决一死战。在随后的征战中节节追击,迫使阿古柏在绝望中服毒自杀。历时15年新疆战乱遂告平复,左宗棠因功封为二等侯。慈禧太后甚至发布上谕:“三十年不准参奏左宗棠”。
左宗棠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图长治久安。光绪六年(1880)左宗棠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当年秋,清廷授左宗棠两江总督兼充办理南洋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年,七十三岁左宗棠因目疾增剧,疏请回籍调理。第二年9月5日,左宗棠病逝于福州。清廷赐治丧银三千两,赏太子太傅衔,谥“文襄”。 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的墓地,在湖南省长沙县跳马乡杨梅河白竹塘。左墓在1975“农业学大寨”中被毁。当时村里要修桥,有人说左墓有很好的石料,就挖开了墓。据当地农民回忆,左宗棠当时“看起来与活着时一样”,大概1.6米高,辫子有尺把长,一见风,皮肤就慢慢变黑,后来腐烂了。他墓里面“没什么东西”。当地农民在山上另挖了个坑,把左宗棠的尸骨藏起来。后来重修,才把遗骨葬到原地。左宗棠的祠堂“左文襄公祠”,上世纪50年代被改成工人文化宫。
湖南长沙县左宗棠墓
文章分页: 1